基金暴雷!三年血本无归,你的钱去哪了?
基金发行频频遇冷:三只产品年内宣告失败
近期,基金发行市场遭遇寒流,多家基金公司旗下产品接连宣告募集失败。信达澳亚、申万菱信两家公司在这个周末相继发布公告,宣布旗下产品未能达到成立所需的最低募集标准。至此,今年以来已有三只基金产品宣告发行失败,此前兴华基金旗下的纯债基金也未能幸免。
信达澳亚、申万菱信旗下产品募集失败
信达澳亚的信澳通合进取三个月(FOF)和申万菱信的远见成长同日发布公告,称截至3月14日募集期满,两只基金的募集金额均未能达到2亿元人民币,且认购人数不足200人,因此基金合同无法生效。
值得注意的是,信澳通合进取三个月(FOF)早在2023年6月15日就已获批,并经过延期募集的批准,最终于2024年12月16日开始公开募集。而申万菱信远见成长获批时间更早,早在2022年10月8日就已获批,同样于2024年12月16日开始募集。这意味着,申万菱信远见成长在获批两年多后才开始发行。
监管规定与公司回应:延期募集背后的考量
根据监管规定,基金产品获批后需要在6个月内启动募集。对于申万菱信远见成长延期募集一事,公司目前尚未发布公告进行具体解释。通常情况下,延期募集的产品会公告已收到证监会延期募集备案的回函。业内人士指出,如果获批基金未能及时启动公开募集,基金公司需要重新备案或注册。
FOF发行整体回暖,个别产品表现亮眼
尽管个别产品发行受挫,但今年以来FOF发行整体呈现回暖迹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新成立的FOF产品已达12只,合计发行规模为134.33亿元。其中,富国盈和臻选3个月(FOF)在今年2月提前结束募集,并实现超募,以60亿元的募集总额成为年内发行规模最大的FOF产品。相比之下,2024年全年新成立的38只FOF的总发行规模为115.98亿元。
信达澳亚:投资总监加持,费率优惠难挽颓势
追溯历史可以发现,在信澳通合进取三个月(FOF)之前,信达澳亚已经有过FOF产品发行失败的案例。更令人关注的是,这两只产品的拟任基金经理均为同一人。
信澳添泰稳健三个月(FOF)发行失败回顾
早在半年前,信达澳亚就已有一只FOF宣告发行失败。2024年6月,信达澳亚公告称,旗下信澳添泰稳健三个月(FOF)因募集期限届满未能满足基金备案条件,因此发行失败。公告显示,这只FOF产品于2023年9月15日获得证监会批准注册,募集期自2024年3月13日至2024年6月12日。
拟任基金经理王奕蕾的从业背景
根据招募说明书,信澳通合进取三个月(FOF)和信澳添泰稳健三个月(FOF)的拟任基金经理均为王奕蕾。资料显示,王奕蕾拥有10年证券从业经验。在进入公募行业之前,她曾任职于方正证券研究所,担任研究员、固定收益分析师和基金分析师。
2016年9月,王奕蕾加入新华基金,担任基金投资部总监和投资决策委员会委员。2019年4月至12月,她担任专户FOF产品投资经理。2020年4月至2022年9月,她担任公募产品新华精选成长3个月(FOF)的基金经理,天天基金网披露的任职回报为4.68%。2022年9月,王奕蕾加入信达澳亚,并担任FOF和养老投资部负责人,目前管理着3只FOF,其中一只为发起式基金。
根据天天基金网的数据,信澳通合稳健三个月(FOF)A/C、信澳颐宁养老目标一年(FOF)A/Y、信澳颐远养老目标2055五年发起式(FOF)近一年来的收益率分别为6.95%/6.62%、6.42%/6.75%、9.2%。在同类产品中,前两只产品排名基本在前15%,后一只产品排名居中。
费率优惠未能奏效
为了吸引投资者,信达澳亚还在募集期间推出了适用于新发基金的费率优惠活动,但即便如此,仍然未能扭转发行失败的局面。
2024年1月14日,信达澳亚发布公告称,决定对个人投资者在公司官网、微信公众号(以下简称“直销网上交易”)通过超级现金宝(认)申购及定投公司旗下适用的基金开展费率优惠活动。活动时间为期一年。公告还表示,如果在此次费率优惠活动期间公司发行新的基金,则自该基金开放认购/申购日起,将同时开通该等基金的上述优惠活动,不适用情况将另行公告。
申万菱信:延期两年仍难逃失败
申万菱信远见成长从获批到最终宣告发行失败,历时两年多,其间的曲折经历引人关注。
申万菱信远见成长募集情况
根据招募说明书,申万菱信远见成长于2022年10月8日经证监会许可注册募集。发售公告显示,该产品的募集期为2023年12月16日至2024年3月14日。基金管理人可以根据认购情况调整发售时间并及时公告,但最长不超过三个月。
由此可见,申万菱信远见成长在获批两年多后才开始安排发行。而根据监管规定,基金产品获批后需要在6个月内启动募集。与信澳通合进取三个月(FOF)提示已经机构司函准予延期募集不同,该产品目前暂无相关公开内容解释延期募集的原因。
历史教训:付娟管理的嘉乐两年持有期混合也曾折戟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7月,原本计划由付娟担任基金经理的新发产品申万菱信嘉乐两年持有期混合也宣告发行失败。该产品于2022年1月21日获批,当年4月6日开始募集,但截至7月5日募集期限届满,仍然未能满足基金合同规定的基金备案条件。
这只产品是2022年第5只发行失败的主动权益基金,也创下了同期历史新高。作为知名基金经理,同时身兼申万菱信的权益投资部及研究部负责人,付娟的“号召力”也难抵发行寒冬。
拟任基金经理龚霄的资历与业绩
相对而言,申万菱信远见成长的拟任基金经理龚霄资历较浅,参与管理公募产品刚满1年。
据悉,申万菱信远见成长的拟任基金经理龚霄,自2019年起从事金融相关工作,曾任职于弘则弥道(上海)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莫尼塔(上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021年11月加入申万菱信,2024年开始参与管理公募产品,目前在管2只产品。
天天基金网显示,龚霄在管一年多以来,申万菱信竞争优势A/C的收益率为11.01%/10.55%。龚霄在管一百多天里,申万菱信新动力A/C微亏2.3%、1.4%。
兴华基金:纯债产品三度增聘代销机构仍失败
兴华兴盛纯债的募集失败,成为今年以来首只募集失败的产品,同时也是2023年以来首只发行失败的纯债基金,凸显了债基发行市场的压力。
兴华兴盛纯债募集失败始末
兴华基金在3月初公告称,截至2月28日,兴华兴盛纯债募集期限届满,该基金未能满足基金备案条件,因此基金合同不能生效。该产品于2023年5月31日获得证监会准予注册的批复,直至2023年11月29日起才开始公开募集。按照监管规定,新基金获批后6个月内需要发行,该产品已经属于压哨发行。
兴华基金规模扩张受阻
根据公告,该产品的募集规模上限为30亿元。成立四年多来,兴华基金的资产管理总规模仍然未能突破百亿。如果此次发行成功,将突破百亿大关。然而,依靠债基“打天下”的兴华基金,即使在募集过程中三度增聘代销机构,兴华兴盛纯债也未能成功发行,显示出小型基金公司在发行市场面临的困境。
市场观察:股票基金发行火热,债基遇冷
与债基发行遇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今年以来股票基金发行市场表现活跃,显示出投资者风险偏好的转变。
新成立基金规模同比增长,股票基金成主力
数据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1月和2月新成立基金的规模同比增长超过六成,其中新成立股票基金的规模同比增长更是高达五倍多,成为规模增长的主要贡献者。
今年以来,新成立的基金总计221只,发行总份额为1877.12亿份。具体来看,1月和2月新成立的基金分别有107只和55只,发行份额分别为832.64亿份和657.86亿份。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前两个月新成立基金的规模同比增长了61.65%。去年1月和2月,新成立的产品共有155只,发行总份额为922.05亿份。
股票基金增长原因分析
整体来看,今年年初至今新成立基金规模的增长主要来自股票类产品。
今年1月和2月,新成立的股票基金规模分别为250.48亿份和302.53亿份,合计553.01亿份。去年1月和2月新成立的股票基金规模合计为85.86亿份。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前两个月新成立股票基金的规模增长了5.44倍。
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前两个月新成立的混合基金和债券基金规模分别增长了94.34%和8.09%。
据业内人士分析,股票基金新发规模同比增长显著的主要原因是春节后权益市场赚钱效应有所显现,A股市场和港股市场表现较好。此外,当前A股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对于长期投资者而言,具有较高的投资性价比,未来的投资回报预期较高。另外,1月和2月ETF的规模贡献较大,尤其是科创综指ETF等大单品,10多只相关主题的产品累计成立规模超过200亿元,为股票型基金新成立规模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本文 timi45.com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timi45.com/post/1744.html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