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kémon GO》突变!35亿卖身,AR游戏末日 or 新王登基?

author 阅读:24 2025-03-22 14:45:06 评论:0

Niantic 35亿美元出售游戏部门:AR游戏时代的转折?

3月12日,游戏界迎来重磅消息:Niantic宣布将以35亿美元的价格,将其游戏部门及相关资产出售给Scopely。消息一出,立刻引发全网热议,谷歌趋势的关键词热度也骤然攀升,成为行业焦点。

作为交易的一部分,Niantic还将额外支付3.5亿美元现金,交易完成后,Niantic股东预计将获得约38.5亿美元的资金。

值得关注的是,《Pokémon GO》、《Pikmin Bloom》和《Monster Hunter Now》这三款Niantic旗下最热门的游戏,以及配套的社交应用《Campfire》和地图工具《Wayfarer》的开发团队,都将整体转移到Scopely。而Niantic原创的《Ingress Prime》和《Peridot》将继续由Niantic Spatial运营,并作为其地理空间平台的示范应用。

与此同时,Niantic的地理空间业务团队将被拆分为一家名为Niantic Spatial Inc.的新公司,由John Hanke继续担任CEO。新公司将拥有来自Niantic资产负债表的2亿美元,以及Scopely的5000万美元投资,并启用全新的品牌标识。

尽管《Pokémon GO》高级副总裁Ed Wu曾在2024年接受外媒采访时表示,团队正在为2026年的十周年庆典做准备,并计划推出多个新功能,但这款标志性的AR游戏却在迎来十周年之前易主,这无疑引发了玩家们的广泛关注和猜测。这次收购,是否预示着AR游戏领域即将迎来新的变局?未来又将走向何方?这些问题都牵动着无数玩家的心。

从地图绘制到AR游戏:Niantic的意外走红之路

Niantic最初并非以游戏开发起家,其创始人John Hanke对地图绘制有着浓厚的兴趣。他早年开发的在线世界GPS-3D航空图项目“Keyhole”被谷歌收购后,Hanke也随之加入谷歌,并逐步将“Keyhole”升级为后来的谷歌地图。此后,他将精力投入到GPS游戏的开发中,并在2010年成立了Niantic团队。

秉持着“利用技术将丰富的数字体验叠加到现实世界中”的愿景,Niantic陆续推出了《Ingress》、《Pokémon GO》等一系列可以在城市中边走边玩的游戏,开创了“基于位置的游戏”这一全新类型。

Niantic运营的核心在于IP,旗下多款成功的AR游戏都离不开知名IP的加持。其中,经由宝可梦IP授权开发的《Pokémon GO》,自2016年发布以来迅速风靡全球,不仅成为AR游戏的标杆之作,也是Niantic最耀眼的招牌。

图中知名AR游戏和应用如今均已转到新公司Scopely名下

Niantic旗下热门AR游戏回顾(已出售给Scopely的项目)

接下来,让我们结合本次收购公开的信息,回顾一下Niantic AR游戏和应用此前取得的成绩(被Scopely收购的项目已标绿):

▊《Ingress》(2013年)

从某种意义上说,《Ingress》是Niantic创作《Pokémon GO》的基石。这款游戏发布三年后,全球下载量就突破了2000万次。

▊《Pokémon GO》(2016年)

《Pokémon GO》的周活跃玩家超过2000万,受到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玩家喜爱,忠实玩家平均每天的游戏时间长达40分钟。据AppMagic估计,截至2024年7月,这款游戏在运营的8年时间里,已经在苹果和谷歌商店赚取了79亿美元(净收入55亿美元)。

2024年底,Niantic回顾了其AR游戏《Pokémon GO》的大型线下活动“Pokémon GO Fest 2024”,该活动在全球三大城市(纽约、马德里、仙台)举办,横跨三大洲。Niantic官方委托Statista撰写的一份报告指出,这三场活动为举办城市带来了2亿美元的收入。《Pokémon GO》仅通过智能手机就能在线下聚集120多万名玩家,并带来巨额的文旅创收。

iPhone端《Pokémon GO》近一年畅销榜情况(图源:七麦数据)

▊《哈利波特:巫师联盟》(2019年,现已关停)

Niantic与华纳兄弟互动娱乐联合推出的《哈利波特:巫师联盟》,据Sensor Tower提供的数据,该游戏下载量达2035万次,总收入近4000万美元。

▊《Pikmin Bloom》(2021年)

Niantic与任天堂IP《皮克敏》合作推出的AR游戏,鼓励玩家通过步行种植花朵。在发布三年多后的2024年,这款游戏创下了有史以来最高的活跃玩家数量,并打破纪录,玩家们共计行走了3.94万亿步(相当于绕地球7900圈)。

▊《Monster Hunter Now》(2023年)

Niantic与Capcom知名游戏IP《怪物猎人》合作推出的AR游戏,在发布后仅7个月,下载量就突破了1500万次,并于2024年10月在日本涩谷举办了首场线下活动“怪物猎人Now嘉年华”,吸引了近2万人参加。据称,超过一半的用户每天都在玩这款游戏。目前,该游戏在Google Play和App Store上的总收入已超过2.5亿美元。

《Monster Hunter Now》迎来1.5周年纪念活动

▊《Peridot》(2023年)和《Hello, Dot》(2024年)

尽管官方称《Peridot》比原来的任何项目都更接近于真正的AR,但这款游戏未能获得预期的热度。《Hello, Dot》是Niantic基于《Peridot》开发的MR游戏,支持手部追踪功能,将趣味的虚拟宠物带入MR空间。如今看来,这两款游戏更像是Niantic展示技术实力的作品。

▊《Campfire》(2022年)和《Wayfarer》(2019年)

仅在2024年,就有超过600万人通过AR社区《Campfire》参加了面对面的聚会。在VPS扫描应用《Wayfarer》中,玩家可以在地图上添加新地点。自2019年推出以来,该应用已经增加了超过1150万个Wayspot地点。

尽管Niantic几乎每三年就会推出一款AR游戏,但《Pokémon GO》的成功却难以被后续产品超越,好在还有《Monster Hunter Now》等产品表现不错,整体运营情况相对健康。然而,其他与“变形金刚”、“漫威宇宙”、“NBA”等IP合作开发的AR游戏,表现均不尽人意。

尤其是在全球新冠疫情爆发后,Niantic的收入受到直接影响。2022年,公司宣布裁员230人,并关闭了多个项目,仅保留《Pokémon GO》、《Pikmin Bloom》、《Peridot》和《Monster Hunter Now》等重点开发项目。尽管Niantic在AR游戏领域取得了诸多辉煌成就,但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自身发展需求,该公司逐渐意识到需要在业务布局上做出重大调整。因此,Niantic希望通过出售游戏部门,重新聚焦其核心优势:地理空间技术。

《Hello, Dot》也登陆了苹果Vision Pro

重回地图项目:Niantic的AR眼镜梦

近年来,Niantic陆续收购了AR点云公司6D.ai、AR公司Escher Reality、3D扫描移动应用Scaniverse的团队Toolbox AI、社交游戏平台Lowkey、WebAR开发平台8th Wall、AR交互设计工作室NZXR。这一系列收购动作背后,清晰地展现出Niantic在“重塑现实”这一愿景上的投入。

2024年11月,Niantic宣布正在开发一个“大型地理空间模型(LGM)”,旨在利用其应用程序的数据创建一个全面的机器学习系统,从而分析和连接全球场景。这个项目显然已经超越了游戏的范畴。

构建大型地理空间模型(LGM)

Niantic认为,人类具有独特的“空间理解能力”,即使只看到熟悉的建筑物的一个角度,也能想象出其他角度的样子。他们相信,AI也可以做到这一点,即“空间智能是人工智能模型的下一个前沿”。

作为Niantic视觉定位系统(VPS)的一部分,该公司训练了超过5000万个神经网络,拥有超过150万亿个参数,可以在超过一百万个地点运行。Niantic的最终目标是利用LGM让计算机实现对物理空间的感知和理解。进而,计算机能够以全新的方式与物理空间互动,并成为AR眼镜以及机器人、内容创建、自主系统等其他领域的关键组件。Niantic认为,随着人们逐渐从手机转向与现实世界相连的可穿戴技术,空间智能将成为未来世界的操作系统。

LGM的工程量极其庞大,这或许也是Niantic选择打包出售《Pokémon GO》等游戏,以获取更多资金专注开发的原因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Niantic的博文中多次提到AR眼镜:“虽然带有3D图形的AR眼镜距离大众市场还有几年的时间,但地理空间模型有机会与纯音频或2D显示眼镜集成。这些模型可以引导用户游览世界、回答问题、提供个性化建议、帮助导航并增强现实世界的互动。”

事实上,Niantic早在2021年就开始布局AR眼镜相关领域。

当年,微软基于Azure云计算的Microsoft Mesh平台,携手Niantic使用HoloLens演示了《Pokémon GO》的概念程序。用AR头显玩《Pokémon GO》的想法,即使在今天依然令人心动。

同年,Niantic的CEO John Hanke在采访中指出,AR比VR更重要:“与VR元宇宙不同的是,我们设想的元宇宙是现实世界。你能够利用AR技术为你所在的地方添加信息,或者给你提供有用的功能。它可以把一个虚拟的按钮挂在空中,让你买一张公共汽车票或办理登机手续,或在人行道上画上箭头,引导你到地铁站,或关于你正在看的产品的信息,告诉你它的来源。AR是真正的元宇宙要发生的地方。”

实际上,Niantic已经与高通、Meta、Snap和Magic Leap等公司建立了合作。

在2022年高通骁龙峰会上,Niantic展示了基于骁龙 AR2 Gen 1的AR眼镜原型机。2024年,Niantic与AR企业Snap合作,为Snap的新款Spectacles AR眼镜提供内容《Peridot Beyond》。Niantic似乎并不打算自研硬件,也许他们的最终目的是将类似《Pokémon GO》的体验带到以AR眼镜为核心的载体上。

VR陀螺曾在AWE Asia 2024大会现场与Niantic高级副总裁Brian McClendon展开对话,他就曾提到Niantic的AR游戏移植到AR眼镜的难度以及技术壁垒问题。(详情可参考:对话Niantic高级副总裁:从手机到AR再到MR,LBS AR游戏还需要等待几年

他表示:“基于实际位置服务的LBS AR游戏很大的一个特点是在室外,至于说能否从手机转移到AR眼镜上或者是头显,有个很大问题就是,用户能不能戴着这些产品到户外行走,或者说用户可以保持戴多久。因此,我们也希望接下来几年可以看到更多的户外AR眼镜或者头显的好消息,已经有不少公司在尝试这个方向,我们也很期待可以在这些产品上打造一款LBS AR游戏,但是要等到一款高质量且高体验的设备出行,可能还需要几年。”

Scopely高价收购:未来走向仍待观望

能以35亿美元收购Niantic游戏部门及资产的公司,实力自然不容小觑。

出手阔绰的Scopely是欧美头部手游开发商和发行商之一,旗下拥有《星际迷航舰队指挥官(Star Trek Command)》、《漫威突击队(Marvel Strike Force)》和《Scrabble Go》等多款热门产品。2023年发布的《大富翁GO!(MONOPOLY GO!)》单月收入超过8亿元,成为全球TOP5手游。该公司后来被沙特主权基金PIF旗下的Savvy Games以49亿美元收购,背后有中东资本的支持,为其提供了雄厚的资金实力。

  • 游戏出售前:Niantic游戏业务的月活跃玩家 (MAU) 超过3000万,并在2024年创造了超过10亿美元的收入。《Pokémon GO》持续风靡全球,自近十年前推出以来,每年都跻身十大手机游戏之列,2024年的独立玩家超过1亿。
  • 游戏出售后:Scopely将直接获得超过5亿的玩家社区,并拥有两款全球收入排名前10、年收入超过10亿美元的手游——《Pokémon GO》和《MONOPOLY GO!》。

收购事件引发了不少《Pokémon GO》玩家对Scopely以及游戏未来前景的质疑:“人们需要抱最好的希望,做最坏的打算。在Scopely旗下的游戏,无论是付费跳过广告还是直接购买高级物品,游戏往往优先考虑利润而不是乐趣。《Pokémon GO》等游戏的情况可能会变得更糟。”

“虽然公司会变,但希望游戏本身不变”

Niantic将大部分游戏部门和资产出售给Scopely之后,《Pokémon GO》等AR应用的未来走向充满了不确定性,当然也不必过于悲观。

《Pokémon GO》玩家的担忧与期待

《Pokémon GO》高级副总裁Ed Wu针对Niantic出售游戏一事也在官网博客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相信这最终会成为游戏未来的“积极一步”。作为最早加入《Pokémon GO》团队的成员,Ed Wu表示,Scopely对整个社区和团队“深表钦佩”,并且Scopely“完全相信团队的使命和未来目标,即创造尽可能最佳的《Pokémon GO》体验。”

John Hanke在LinkedIn上发文

可见收购双方都对此次交易颇为满意。Niantic通过交易获得了大笔资金,从而可以专注于地理空间技术,这对于构建AR技术底层来说,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将为未来构建AR内容生态带来动力。AI热潮正在推动AR眼镜走向更大的舞台,而Niantic也将借此机会在业内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另一方面,Scopely甚至在官网连发三篇文章来分享此次收购的喜悦。鉴于Scopely在经营《Marvel Strike Force》等多款大IP手游方面拥有成熟且丰富的经验,现阶段也只能相信他们,在保留原有《Pokémon GO》等团队的情况下,能够继续维持好游戏社区和产品运营。

总的来说,此次收购对AR内容甚至是游戏行业来说都是一次重大变革。未来是否会涌现新一批更具创新性的AR游戏和应用,《Pokémon GO》等游戏的发展走向将成为关键,值得玩家和AR从业者持续关注。

本文 timi45.com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timi45.com/post/1745.html

可以去百度分享获取分享代码输入这里。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发表评论
搜索
排行榜